创新是国内非常热的一个词。但是根据我之前工作经验和平时的观察,目前大部分的国内高新科技企业,大多是将这个词用于赚取眼球的噱头。并无很大实际意义,尤其是没有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
为了避免被误导和更好的规划自身发展,我想,我有必要自己厘清一下有关“创新”的概念,并形成一套评价的体系。(Schaetzungsystem von Innovitation)
根据我在事务所时候工作的体会,国内的企业和发明人不是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行为。而是有着很强烈的创新冲动。但是,似乎总是不能击中要害,利用创新形成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之前给一个国家级研究院写过一些专利申请说明书。从整个过程中,可以看的出来,“创新”或者“专利”都是只是该研究院申请经费的一个“噱头”。可以说,其创新冲动的刺激源,不是很对头。当然,从纯技术角度和知识产权的角度上来看,该研究院的技术当然有“创新性”,但是从产业意义,或者市场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创新,说实话,实在是让人觉得是在浪费社会资源。
所以从这个例子看来,问题不是出来“创新”上,而是出在创新动机的刺激源上。也就是说,在中性的“创新”之前需要加一些修饰的限定。不是盲目的“求新”,而是在对规律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后,不可遏制的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生事物的一种冲动。这里的规律既可以是技术上的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也可以是市场,心里上的精神世界的运行规律。
突然对此有了一点漫想,无关主题,仅为形而上(即,忽悠和故弄玄虚)。创新属于规律映射到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而该变化必须是实际问题的一个解。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道”是规律,是一个等式,为问题的解提供了表达式。而求解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哈,越说越乱,跑题严重,还是言归正传。
说回产业意义上的创新。一个真正有高产业价值的创新,不应该是自娱自乐的产物,而是有着深厚的产业背景下,是长时间对产业状况进行关注思考后的产物。 今天看到一篇博文,现引用部分内容: “笔者理解的真正的创新是应该符合产业发展共性和为业内所遵守的规律,而衡量的标准则是它不仅能够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甚至改变产业格局,还能催生和满足新的市场和用户需求。基于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平台上网本的兴起和火爆就是上述创新最好的证明。今天已经没有人可以否认,正是由于上网本的出现,才减缓了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PC产业的下滑,满足了特殊时期市场和用户的切实需求,也正是得益于上网本,让Acer一举超越了戴尔,改变了多年不变的PC产业格局。可以说,由于在制程和架构的领先创新,拯救了危机之中的PC产业。这种拯救不仅体现创新企业本身受益,还让产业链的厂商们找到了新的市场机会,更使得市场和用户发现新的需求,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 ——孙永杰中国电子报编辑,记者
但是,如何对产业状况进行关注和思考呢?又如何掌握产业发展共性和业内规律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在德国读书的期间,我该如何站上巨人的肩膀呢?目前能想到的途径包括: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包括,教授和朋友圈子。“传统媒体”包括书籍,展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新媒体”主要是指的是网络,包括BBS,网站,志同道合的圈子。当然这些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仅仅是为了叙述方便而进行的简单分类。从目前实际可操作的角度上来看,我想现在我的心里已经可以有个大概的安排和计划了。先尝试一下,看看实际的效果如何。到时候再总结下经验教训。
|